兩歲時父母離異,母親從此再無音信,父親遠赴寧夏打工,一年頂多回家一趟。對11歲女孩盧嶺來說,媽媽只是一個"符號"。與爺爺奶奶租房蝸居在濟南,盧嶺從未享受過一天有爸媽接送的時光。每當有同學問"你爸爸媽媽為啥不來接你"時,她直接回答"爺爺奶奶就是我的爸爸媽媽"。
[早當家] 一回家就看書,想快長大勤工儉學
10月21日下午四點多,距離天成路小學放學還有半個小時,一輛電動三輪車就已停在學校門口,一位老人挪步下車,等待著孫女放學。這一行為,67歲的盧鐵銓已經(jīng)堅持了8年。
"孫女是個可憐的孩子啊。"盧鐵銓嘆口氣,打開了話匣子。原來,盧鐵銓一家是河北人,十幾年前就來到濟南打工。孫女盧嶺2歲多時,兒子兒媳因感情不和離婚,兒媳撇下一雙兒女,再沒回來過。為了維持生計,盧嶺父親帶著盧嶺的弟弟前往銀川打工,盧嶺只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,全家人只有過年才回河北團聚一次。為了賺生活費,盧鐵銓每日開三輪車送貨。"現(xiàn)在活不好干,我每月賺的錢交完房租后剩不下多少了,也多虧學校給孩子點補助。"
隨后,記者來到這家人在北園大街邊莊的租住房。由于樓體年久,房間里散發(fā)著陰潮氣味。回到家,盧嶺立刻進了自己的小屋,趴在床上寫作業(yè)。"怎么不開燈啊,光線多暗啊。""還不黑,晚會開。"盧嶺頭也不抬地回答。盧鐵銓說,家里過日子盡可能省出每一分錢,都習慣了不覺得黑,孫女也習慣在這種光線下看書。"從小就喜歡學習,一回到家就開始看書,有時候一直學到晚上九點、十點。""得獎狀了嗎?"聽到記者這句話,盧鐵銓分外開心地說,已經(jīng)得了20多張了。
"爺爺奶奶身體好嗎?"聽到記者這句問話,盧嶺正在做作業(yè)的手頓住了,她局促地摳著手指頭,沉思了一會說,她曾觀察到爺爺奶奶吃藥,暗暗地擔憂過。"我想趕快長大,不讓爺爺奶奶干那么多活,以后勤工儉學,自己交學費。"這一刻,盧嶺表現(xiàn)出了超出年齡的成熟。
[思爸媽] 想管姑姑叫姑媽,見到爸爸就想哭
"你想媽媽嗎?""不想""為什么?""我不記得。""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在身邊,你不羨慕嗎?""我有爺爺奶奶啊,我把爺爺奶奶當成我的爸爸媽媽。"對記者的問話,盧嶺邊做作業(yè)邊慢悠悠而又干脆地應答。
盧嶺偷偷告訴記者,自己不想待在濟南,想回老家河北,因為那兒有姑姑,有表弟表妹,大家在一起很熱鬧。"可是爺爺不同意,因為他們說濟南教學好,得讓我好好學習。"盧嶺說,她平常并不想爸爸,只有每年過年見面的時候,她想哭,想跟爸爸說說心里話,但也從不說。"為什么不說呢?"盧嶺看著前方頓住了,很久,都不愿意再說話。
盧嶺的奶奶告訴記者,孫女說是不羨慕別人有媽媽,但也多次跟她說,"要不管我姑姑叫姑媽吧。"對于不回老家,留在濟南的原因,她解釋說,一是在濟南待了十幾年,習慣了;二是因為老家的房子已非常破敗,回去也無法長時間居住了。
雖然現(xiàn)在租住的房子在外人看來已非常簡陋,也沒有取暖設施,但盧嶺一家仍覺得太奢侈。"最近在看房子,想找個房租便宜一半的,一年就能省下幾千塊錢。"盧鐵銓喃喃說道,三輪車的生意少了,賺錢越來越少,但他會堅持下去,砸鍋賣鐵也會供孫女考大學。"老師跟我說盧嶺寫的字比老師還好,只要她是這塊料,我們就一直供下去。"